瀘定橋承載著許多的記憶,而它沉重的歷史分量與實際重量一樣都不可小覷。
300多年前,沒有先進設備輔助,古人又是如何在大渡河之上架起這座長達103米、重達40多噸的巨橋的呢?
瀘定橋位于四川省瀘定縣,橫跨湍急的大渡河。
大渡河穿流在崇山峻嶺之間,像一條湍急的巨龍,橫亙在西藏通往四川的必經之路上。
到了清朝,為了鞏固邊疆,大渡河兩岸的交通變得非常重要。
然而,大渡河水流湍急,要想船只安全渡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。
每逢汛期,大渡河江面會突然漲水,此時就會有許多渡船被突如其來的洪流掀翻,人員財物全部葬身江底,就算是在平時,船只也難以抵御江面上的驚濤駭浪。
為了解決交通的困難,清廷決定修建第一座橋梁橫跨大渡河。
可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要修一座橋,那簡直就是難上加難啊。
要知道,木橋輕,根本無法抵御江水的沖擊,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版權所有,禁止轉載。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。